清嘉慶元年(1796)吳沙公率領漳、泉、粵三籍流民進入蘭陽平原,由噶瑪蘭人居住的濱海河域與泰雅人生息的近山處之緩衝 帶,自北向南墾殖,聚落築城以踞,依開墾先後,逐次稱為頭圍、二圍、三圍.....,一結、二結、三結.....。現今的宜蘭市昔稱「五圍」,係嘉慶七年 (1802)開墾。
嘉慶十五年(1810),蛤仔蘭(今宜蘭)收入清朝版圖;嘉慶十七年(1812),清朝設治噶瑪蘭廳,隸屬台北府,位於平 原中央的五圍(宜蘭市)成為廳治所在,清廷在此築城開河,四周遍植九芎樹,故五圍又稱「九芎城」。
歷經日本、國民政府政權的統治,五圍的行政區經過多次改 變,名稱也從五圍、到本城堡、宜蘭街,演變成今日的宜蘭市。不同的是,在近兩百年的時空轉變下,宜蘭市始終是宜蘭縣的政經文教中心。